有人說,亞丁是藍色星球的最后一片凈土。
她沉睡在歲月的冰河中,存留著大自然最古老的記憶和最純真的臉龐。
她被時光遺忘,千萬年來,日升日落,默默地守著自己曠世的美景。
亞丁一直是我心中的香巴拉。
所謂最好的總想留到最后。
這些年走了很多戶外線路,登了很多雪山。
卻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曾到達心中的亞丁。
不曾想過,自己的亞丁之行,卻是從木里起航。
此前看過幾篇洛克線穿越的游記,
也虛心請教了幾位成功穿越的老驢,
醞釀了兩年,只為做到:心中有數才出發。
今年國慶時機成熟,在8月末便發帖召集同伴。
剩下的時間在聯系各種車,吃飯,住宿,向導,馬匹等事宜中度過。
所有準備只為用腳步去丈量洛克線的距離,用雙眼去找尋消失的地平線。
1928年3月,美國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在木里王的幫助下,帶著一眾侍從和騾子,不懼未知的艱險和強暴的土匪,準備穿越稻城、亞丁等地,深入當地稱為貢嘎日松貢布的地區,接受三怙主三座神山--夏諾多吉(金剛手菩薩),央邁勇(文殊菩薩),仙乃日(觀音菩薩)的洗禮。當他兩次完成穿越稻城亞丁之后,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發表了他撰寫的文章和拍攝的照片。
1933年4月,美籍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以此約瑟夫·洛克穿越時的文章和照片為素材,尤其是洛克貢嘎嶺三座神山(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的探險經歷,創作了著名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Lost Horizon);在小說中描述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秘境,稱為"香格里拉(Shangri-la)",創造了令人無限向往的“香格里拉”,同時也在世界范圍內興起了尋找香格里拉的熱潮。約瑟夫·洛克探險時從木里穿越到貢嘎嶺地區的這條線路,就是后人所說"洛克線"。由于至今這些地方車輛都無法通行,所以,只有徒步才能穿越。此次徒步的洛克一線,正是當年洛克從木里到亞丁穿越的復原路線。
以下為洛克一行在1928年穿越亞丁時留下的珍貴照片
(兩張彩色照片是我們這次洛克線與88年前洛克先生同一地點的對比照)
正題開始前也先曬一部分我們國慶重走洛克線的GPS軌跡和照片:
下圖綠色點標注的地方是我們徒步過程中的4晚營地。
D1:成都——西昌——鹽源——木里(海拔2100米)
9月30日早上6點30分乘車前往木里縣,經成雅高速轉雅西高速,中午在西昌午飯。飯后西昌南下高速,下午走省道向木里進發,晚上9點到達木里。當晚吃住都在白馬商務酒店。
D2:木里——水洛鄉——嘟嚕村(海拔2350米)
10月1日凌晨3:00出發,乘事先預定的越野車沿喇嘛河逆流而上,行駛半小時后路遇塌方,在等待到上午9點無果后,繼而返回轉走老路翻山前往嘟嚕村。老路多走100度公里,路況更差,卻可以體驗鮮為人知,原始的、桀驁不馴的自然景觀。中午在915林場的小橋飯店集體午餐,晚上8點到達嘟嚕村,當晚吃住都在向導家。
D3:嘟嚕村——白水河徒步起點——菩薩洞——滿措牛場營地(徒步27.4公里,海拔3750米)
10月2日早上8點從嘟嚕村出發,徒步7公里到達白水河徒步起點,沿白水河逆流而上,穿越莽莽的原始森林,8小時左右到滿措牛場營地。一路風光旖旎,山澗瀑布、森林風光為主。
D4:滿措牛場營地——藏別牛場——萬花池牛場營地(徒步11公里,海拔4150米)
10月3日8點從滿措牛場營地出發,至此開始走出森林,雪山漸漸露出頭,夏若多吉神山也可見了,全天行程5-6小時,略為輕松,可作休整。
D5:萬花池牛場營地——雜巴拉埡口——新果牛場營地(徒步9.7公里,海拔4250米)
10月4日8點從萬花池牛場營地出發,這是穿越途中第一個高潮。夏若多吉和央邁勇神山,雪峰、冰川、瀑布,彩林,草場構成美麗的原始風光。10月沿途的彩林是黃與紅的繽紛秋色,翻過4720米的雜巴拉埡口后,景色蒼涼壯觀。欣賞千年冰川、巨蟒吐水。6-7小時到新果牛場營地,這是貢嘎山脈峭壁下的草場。
D6:新果牛場營地——碎石坡橫切——黑湖埡口——呷獨牛場——蛇湖埡口——蛇湖營地(徒步12.3公里,海拔4500米)
10月5日早7點半從新果牛場營地出發,海拔上升很快,要橫切穿過一片碎石坡,路途艱險,一路可見天然佛塔、蝴蝶巨石、萬卷大藏經。途中翻上4770米黑湖埡口后,左側就是黑湖,遠看像一塊黑玉。這一天也是整個穿越過程中唯一的陰雨天,中途還夾雜有冰雹。徒步7-8小時到蛇湖營地,蛇湖的兩側是央邁勇和仙乃日,兩座神山遙相呼應,可惜天氣原因我們只看到了右側的央邁勇。
D7:蛇湖營地——松多埡口——牛奶?!迳!褰q牛場——亞丁——稻城(徒步10.3公里,海拔3700米)
10月6日早上8點從蛇湖營地出發,蛇湖至洛絨牛場是穿越途中第二個高潮。需要翻越4700米松多埡口,從蛇湖穿過經幡飄揚的埡口到達亞丁景區一側時,山下的牛奶海圣潔而蔚藍,陽光灑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經牛奶海往左上方徒步,可到仙乃日神山下的五色海,整個五色海呈深藍色。最后徒步到達亞丁自然保護區的洛絨牛場,這是一片寬闊的河谷沖積平地,背靠三神山。洛絨牛場也是整個徒步穿越的終點,我們在這換乘電瓶車到沖古寺,再換乘觀光車到亞丁景區游客中心。早已等候在此的旅游大巴接上我們2小時就到稻城縣。
D8:稻城——理塘——新都橋——折多山——康定——瀘定——二郎山——雅安(海拔650米)
10月7日早上7點從稻城縣出發,沿途翻越兔兒山,剪子彎山,高爾寺山,折多山,二郎山幾座大山,于晚上9點到達雅安市。
D9:雅安——成都(海拔500米)
10月8日早上9點半從雅安出發,1個半小時到達成都,至此整個洛克線穿越活動順利結束,這也是整個行程中最輕松愉快的一天。
洛克線裝備要求:
★背包:大背包男士不小于60L,女士不小于50L,小背包20升左右;
★服裝:沖鋒衣褲和雨披(必備),羽絨服,抓絨衣,速干衣褲;
★防潮墊:泡沫、自充墊都行。
★睡袋:睡袋(建議溫標在-10至-25度)羽絨睡袋最好,因為羽絨睡袋體積小、重量輕;
★帳篷:最好是鋁桿的,防風好,重量也輕,一定要是雙層的;
★鞋襪:建議一雙運動鞋用于坐車穿,徒步用高幫防水登山鞋、速干襪子不少于3雙。
★手杖:建議最好有2只,可以節省不少體力;
★帽子:帶沿帽為佳,或者頭巾。太陽鏡、潤唇膏、防曬霜;
★頭燈:(必備),電池備足;
★其他:對講機,馱包袋,環保垃圾袋、創可貼、小藥箱等與活動有關的物品
乘車和徒步的兩批隊員分別到達白水河徒步起點后,
我們簡單集合了一下隊伍,開始沿白水河逆流而上。
第一天從白水河徒步起點開始到滿措牛場營地徒步距離21公里,用時7小時。
從向導家出發就選擇全程徒步的距離28公里,用時8.5小時。
第一天平均海拔不高,但徒步距離卻是最長的一天,強度略大。
所有隊員在白水河徒步起點集合清點人數。
隊伍里最小的隊員——來自重慶的9歲小丫頭。
出發前小丫頭的父親(重慶陳哥)為她預定了一匹騎馬,
打算讓小丫頭在途中不能堅持的時候就騎馬。
結果5天穿越結束,預備的騎馬都是全程空裝陪行。
小丫頭體力太好了,自己全程徒步不說,甚至還要經常停下等她父母。
整個洛克線穿越她都是年齡最小的,也是整個洛克線的小明星。
回頭率極高,很多路上遇到的驢友都掏出相機給她拍照。
這里為她點贊,提出來專門表揚一下。
第一天沿白水河的徒步會過幾個獨木橋。
因為河水湍急,大家需要相互幫助才能順利通過。
隊伍中的男同胞過河相對簡單一點。
女隊員和小丫頭就需要大家齊心協力過河。
前面過河的隊員都會等到最后一名隊員過河后才會再出發。
第一天就把團隊協作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有了團隊協作和自我犧牲的精神,任何困難在我們面前都會迎刃而解。
路上的一些人物照片,
圖為自貢驢友青花和她女兒靈靈
圖為COCO
圖為女強驢小米辣
繼續上演過河大戲
你們先歇著,我繼續趕路,走慢了晚上主人不給玉米吃。
白水河上的一道小彩虹
傳說中的毛毛蟲
途中第一次集體休息。
畫外音:你們都站橋上去,給你們拍一張合影。
后面人:算了吧,他們太重,木頭都踩彎了,我們再上去怕塌了。